#1 TRUSTED LEADER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earn Faster,Study Smarter

Learn For Free Today

企业介绍
创始人寄语
学诚新闻
师资团队
首页 > 关于我们 > 师资团队 >

浅谈金融相关专业选择

【】  2019-07-10 发布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经济组的刘一,之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后来先后去香港大学念了经济学硕士,去美国伊利诺伊香槟(UIUC)念了金融工程硕士。毕业之后在美国雅培生命芝加哥总部做过统计方面的分析员,回国以后在上海的一家私募做过二级市场的研究员。所以,这第一篇文章就主要谈一谈我当年的专业选择之路。


一.什么是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来自于英文Financial Engineering,顾名思义,就是金融学和工程学的杂交。这是一个非常新的专业,起源于美国,创立的历史不过20年左右。和金融数学(Financial Mathematics)很类似,在美国都属于同一个专业,都是运用定量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金融问题,比如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作为这个专业的核心理论,形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距今不算遥远)。金融工程偏向计算机编程,金融数学偏向于数学和理论。简单来说,这类专业可以理解为是普通的金融学+金融衍生品定价理论+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除了金融学里面的公司金融课程等,还有金融衍生品定价,统计分析,随机过程,C++,最优化等等课程)。所以,要学的东西远远多过于普通的金融学,难度也不止上升一点点,适合理科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而且,还要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特别强调,一定要对编程有兴趣,否则会特别痛苦!这是后来去美国学了“正宗的”金融工程后血和泪的教训。

 

很多人会问我,那你作为一个高中时期的文科生,本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专业?不是自找苦吃么?毕竟当年武汉大学这个专业是文理混招(我的下一届就是只招理科生了),而我作为一个数学好的文科生,带着好胜心,自然是要和理科生一争高下的,况且国内的金融工程在我读书的那个时候是发展的最初期,对编程的课程安排不够好,也对编程不够重视,导致其实就是比金融专业多几门数学和统计的课。当时天真的我还在想,大家交一样的学费,四年下来还能多学还几门数学和统计学课,何乐而不为?所以,就这样误打误撞本科学了金融工程。

 

但是,就像经济学第一章讲的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一样,人生的每个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有的代价是即期的,有的,却是分期付款。


二.经济学VS金融学

如果要问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最根本的可能就是前者是以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为理论架构,而后者是以无套利(No Arbitrage)原理为基础的。经济学微观也好,宏观也罢,基本就是两条线的模型,一条是供给,一条是需求。而金融学最经典的分析框架是如果某一样商品或者金融资产的现实价格和理论价值不一致,或者是基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市场价格不一样,那就存在套利空间,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买低卖高(buy low sell high)来赚取套利价值,最终通过市场的自发的套利来实现均衡或者实现资产的价格发现。以大家最最熟悉的股票为例,Corporate Finance(公司金融)课里面会讲到很多财务模型,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对股票的价值做估计,如果这个理论上的价值和现实中股票价格差距很大(比如计算出来的理论价值很高),那么现实中这只股票是被低估的,也就是买进的大好时机。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品的定价等也是通过无套利原理来推导的,因为其复杂性就不赘述了。本质上,金融的无套利也是一种均衡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学和经济学殊途同归。

 

从学习这两个专业的感受角度看,基础能力都是类似的,小到对数学和数字的敏感,大到对整个宏观经济和世界局势都要有兴趣和关注。不一样的可能在于,经济学更加偏理论一些,学习过程中时时会有感到和现实脱节的感觉,那些理论的运用需要想象力,在脑海里做经济和社会实验。而金融学就恰恰相反,理论能不能成立,放到市场去检验就能分出高下,说得通俗点,能不能赚到钱是衡量金融理论的最重要的标准。而且,金融学的数据和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学起来也更有意思。

 

最后还是要温馨提示一下有意学这两门课的同学们,我们学的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的政体和经济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独有的,所以中国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基本上无法运用我们所讲所学的东西。说直白点,回国就意味着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人脉的话,回国要三思。


三.热门商科专业探微

香港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和英国一样,英制基本都是一年的硕士。两个学期,八门课。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还有计量经济学,除了这些主打课程,还有金融经济学和经济数学等课程。总的来说,比起金融,经济学偏理论一些。学到后面,也都是数学的东西。而这,还仅仅是硕士程度。经济学本身需要大量的定量分析,从初高中的经济学课程到博士阶段,数学的要求是逐级递增的。一般而言,不管什么专业,在国外一般本科毕业是直接读博士,因为国外很少有人读硕士学位,要么本科毕业工作,要么就是读博士,硕士只是在中国是一个很被看重的学历阶段,在国外很多是博士读不下来或者不想花时间读了就拿一个Master of Philosophy走人(哲学硕士,简写为MPhil,这里的“哲学”不是那个特定的哲学学科名,是“哲学博士”,也就是俗称“博士”学位名称前面那个“哲学”)。所以,在国外(包括香港),学经济学硕士的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金融硕士可以参考以上的分析,和经济学的学生结构以及在美国的地位都很类似。

 

除了传统的经济学(Economics)和金融学(Finance),很多学生还选择和这两个类似的硕士专业,一个是农业经济学(Agricultural Economics),一个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前者一般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很多选择,主要是为了曲线救国,因为一般的经济学申请的人太多,竞争激烈,学农业经济学,进可申请美国的经济学博士,退可以出来找工作(虽然工作不好找,很多同学还是回国了,虽然回国工作也不好找)。后者主要需要工作经验甚至高管背景,参考我国的长江商学院等,而且MBA学费比其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要高很多,一般绝大部分同学不够申请条件。

 

商科热已经火了很久了,从十多年前我读中学开始就很火,但是商科专业基本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目前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样蓬勃发展了,商科的就业竞争力和薪酬竞争力日益衰微,单纯从找工作的角度出发,选择商科专业要慎重。